抑郁癥的定義
來源: 本站 時間:2019年12月25日
抑郁癥的分類
一、內源性抑郁癥 即有懶、呆、變、憂、慮“五征”(大腦生物胺引對或絕對不足)。
二、反應性抑郁癥 即由各種精神刺激,挫折打擊所導致的抑郁癥。在生活中,突遇天災人禍、失戀婚變、重病、事業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應性抑郁癥。
三、隱匿性抑郁癥 情緒低下和憂郁癥狀并不明顯,常常表現為各種軀體不適癥狀,如心悸、胸悶、中上腹不適、氣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學習困難為特征的抑郁癥 這類抑郁癥,可導致學生產生學習困難,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成績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厭學、恐學、逃學或拒學。
五、藥物引起的繼發性抑郁癥 如有的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后,導致情緒持續憂郁、消沉。
六、軀體疾病引起的繼發性抑郁癥 如心臟病、肺部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熱等,都可引發這類抑郁癥。
七、產后抑郁癥 其特別是對自己的嬰兒產生強烈內疚、自卑(尤其是農村婦女生女嬰后,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視時)、痛恨、不愛或厭惡孩子的反常心理??奁?、失眠、吃不下東西,憂郁,是這類抑郁癥患者的常見癥狀。
八、抑郁癥癥狀 抑郁癥可以表現為單次或反復多次的抑郁發作,以下是抑郁發作的主要表現。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情緒癥狀:三無,無望感、無用感、無助感。在生活中,他會說生活一點意思都沒有,自己是多余的,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涂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郁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癥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郁癥較危險的癥狀,應提高警惕。
4.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郁癥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后。
5.軀體癥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后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郁發作具有特征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欲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欲增強、體重增加。
治療
1.治療目標
抑郁發作的治療要達到三個目標:①提高臨床治愈率,較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關鍵在于徹底消除臨床癥狀;②提高生存質量,恢復社會功能;③預防復發。
2.治療原則
?、賯€體化治療;②劑量逐步遞增,盡可能采用較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較少,以提高服藥依從性;③足量足療程治療;④盡可能單一用藥,如療效不佳可考慮轉換治療、增效治療或聯合治療,但需要注意藥物相互作用;⑤治療前知情告知;⑥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⑦可聯合心理治療增加療效;⑧積極治療與抑郁共病的其他軀體疾病、物質依賴、焦慮障礙等。
3.藥物治療藥
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郁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郁藥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代表藥物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郁藥(NaSSA,代表藥物米氮平)等。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由于不良反應較大,應用明顯減少。
4.心理治療
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郁發作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并心理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等,其中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發作的療效已經得到公認。
5.物理治療
有嚴重消極自殺企圖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藥治療無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電抽搐(MECT)治療。電抽搐治療后仍需用藥物維持治療。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物理治療手段——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主要適用于輕中度的抑郁發作。
一、內源性抑郁癥 即有懶、呆、變、憂、慮“五征”(大腦生物胺引對或絕對不足)。
二、反應性抑郁癥 即由各種精神刺激,挫折打擊所導致的抑郁癥。在生活中,突遇天災人禍、失戀婚變、重病、事業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應性抑郁癥。
三、隱匿性抑郁癥 情緒低下和憂郁癥狀并不明顯,常常表現為各種軀體不適癥狀,如心悸、胸悶、中上腹不適、氣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學習困難為特征的抑郁癥 這類抑郁癥,可導致學生產生學習困難,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成績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厭學、恐學、逃學或拒學。
五、藥物引起的繼發性抑郁癥 如有的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后,導致情緒持續憂郁、消沉。
六、軀體疾病引起的繼發性抑郁癥 如心臟病、肺部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熱等,都可引發這類抑郁癥。
七、產后抑郁癥 其特別是對自己的嬰兒產生強烈內疚、自卑(尤其是農村婦女生女嬰后,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視時)、痛恨、不愛或厭惡孩子的反常心理??奁?、失眠、吃不下東西,憂郁,是這類抑郁癥患者的常見癥狀。
八、抑郁癥癥狀 抑郁癥可以表現為單次或反復多次的抑郁發作,以下是抑郁發作的主要表現。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情緒癥狀:三無,無望感、無用感、無助感。在生活中,他會說生活一點意思都沒有,自己是多余的,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涂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郁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癥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郁癥較危險的癥狀,應提高警惕。
4.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郁癥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后。
5.軀體癥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后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郁發作具有特征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欲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欲增強、體重增加。
治療
1.治療目標
抑郁發作的治療要達到三個目標:①提高臨床治愈率,較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關鍵在于徹底消除臨床癥狀;②提高生存質量,恢復社會功能;③預防復發。
2.治療原則
?、賯€體化治療;②劑量逐步遞增,盡可能采用較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較少,以提高服藥依從性;③足量足療程治療;④盡可能單一用藥,如療效不佳可考慮轉換治療、增效治療或聯合治療,但需要注意藥物相互作用;⑤治療前知情告知;⑥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⑦可聯合心理治療增加療效;⑧積極治療與抑郁共病的其他軀體疾病、物質依賴、焦慮障礙等。
3.藥物治療藥
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郁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郁藥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代表藥物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郁藥(NaSSA,代表藥物米氮平)等。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由于不良反應較大,應用明顯減少。
4.心理治療
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郁發作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并心理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等,其中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發作的療效已經得到公認。
5.物理治療
有嚴重消極自殺企圖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藥治療無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電抽搐(MECT)治療。電抽搐治療后仍需用藥物維持治療。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物理治療手段——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主要適用于輕中度的抑郁發作。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冊